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音樂、演化與大腦
Music, Evolution and the Brain 
開課學期
102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程  
授課教師
蔡振家 
課號
Music5065 
課程識別碼
144 U09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2 
備註
兼通識A18*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6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21msc_evl_brain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  音樂是一項廣受喜愛的藝術種類,本課程希望促進學生理解,音樂活動不僅涉及認知與情緒的交互作用,而且具有生物演化的基礎。這個理解,有助於修課學生從知性與感性的角度來體察藝術,實現一個兼具真、善、美的完整人生。
  本課程所要介紹的生物音樂學(biomusicology),包含三大分支:神經音樂學(neuromusicology)、演化音樂學(evolutionary musicology)、比較音樂學(comparative musicology)。近年來,腦造影技術加速了神經音樂學的進展,本課程將結合理論、實驗研究、臨床案例、音樂活動的觀察,探討音樂與情緒、語言、運動系統的關係。生物學家T. Dobzhansky (1973)曾經說過一句名言:"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." 同樣的,有關音樂起源、音樂演化的研究,也可以經由跨物種、跨文化的比較,獲致多元的觀點。在比較東方與西方、傳統與現代、原住民音樂與爵士樂......的過程中,與音樂有關的文化認同問題及保育問題也浮現而出,並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背後的歷史、社會意義。原則上,每周上課的前2.5節為老師授課,之後的半節課為分組討論。 

課程目標
  本課程除了促進人文藝術與自然科學的交流,介紹音樂研究的最新發展之外,亦藉由Oliver Sacks的科普書,讓同學們領略跨科際文章的開創性與趣味性。本課程涵蓋「聽、說、讀、寫」四項能力的訓練,藉由期末分組報告,讓同學練習跨科際合作的趣味性與挑戰性。 
課程要求
(一) 每週的指定閱讀材料(約30頁)應在課前讀畢。遵守上課禮儀,不得妨礙他人的受教權。對於同學的口頭報告,應給予適當的鼓勵與回饋。
(二) 在第2-14周,大約每四週至少須在ceiba討論區發表一篇文章,視同作業。貼文內容可以是閱讀材料之讀後感與問題、上課心得與問題、分組討論的整理與個人心得。老師將在10/04, 11/11, 12/16批閱討論版貼文,逾期不予計分。
(三) 除了期中考採取open-book方式之外,本課程其他的考試皆不得參考任何資料作答。
(四) 在第四周,修課同學必須於討論版貼上分組的前三個志願,以便TA將同學分為15組:(01)國語流行歌、(02)閩客語歌曲、(03)臺灣原住民音樂的傳統面貌、(04)原住民音樂的流行面貌、(05)舞蹈音樂、(06)歐洲古典音樂、(07)爵士樂的演化與融合、(08)影視配樂、(09)動畫配樂、(10)商場與廣告中的音樂、(11)音樂軟體的現況、(12)遊戲配樂、(13)音樂劇、(14)搖滾樂的演化、(15)搖滾樂與祭儀。
(五) 期末報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,以特定樂種為例,深入討論課堂上所提到的觀念。口頭報告的時間為25分鐘,書面報告的字數為7000-14000字,請依照範本格式(新細明體,單行行距,正文size = 11.5,雙面列印)撰寫。第13周上課一開始應繳交報告大綱(A4單面一張),內容應包含報告中將要探索的問題,以及將會引用的生物音樂學觀念。
(六) 口頭報告不宜流於資料的敘述,應在一開始便拋出研究問題(research questions),報告內容應該在討論與排練之後去蕪存菁。報告時應穿插音樂、影片,甚至是猜謎遊戲與實驗,以生動的方式帶領觀眾一同探索生物音樂學。各組口頭報告之後三天內,應在ceiba討論版公布書面報告與簡報的電子檔,以利同學準備期末考。
(七) 考試請假者請附證明文件並補繳書面報告,否則該次考試將以零分計。
(八) 對於課程有任何疑問請洽授課教師,請勿詢問TA。(因為TA無法回答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二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(A) O. Sacks著,廖月娟譯,《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》,天下文化,2008
(B) V. S. Ramachandran & S. Blakeslee著,朱迺欣譯,《尋找腦中幻影》,遠流,2002,頁235-264
(C) 陳樹熙,《音樂欣賞》,三民,1995,頁1-10
(D) 蔡振家,〈大翅鯨與鳴禽的歌曲形式—生物音樂學的跨領域研究〉,《星海音樂學院學報》2010年2期,頁80-84
(E) T. Friend著,林劭貞、劉守儀譯,《動物密碼:從動物行為看動物溝通》,商周,2006,頁181-213
(F) 汪其楣,〈從崑曲談起—分享人類藝術文化的無形資產〉(節錄)
(G) 久石讓著,何啟宏譯,《感動,如此創造—久石讓的音樂夢》,麥田,2008,頁127-138 
參考書目
延伸閱讀
O. Sacks著,趙永芬譯,《火星上的人類學家》,天下文化,1996
O. Sacks著,孫秀惠譯,《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》,天下文化,1996
R. Carter著,洪蘭譯,《大腦的祕密檔案(增訂版)》,遠流,2011
J. LeDoux著,洪蘭譯,《腦中有情——奧妙的理性與感性》,遠流,2001
D. S. Wilson著,李明芝譯,《演化的力量:達爾文理論綻放出新的光芒》,博雅書屋,2008
J. Diamond著,王道還譯,《第三種猩猩:人類的身世及未來》,時報,2000
C. Zimmer著,唐嘉慧譯,《演化:一個觀念的勝利》,時報,2005
T. Friend著,林劭貞、劉守儀譯,《動物密碼:從動物行為看動物溝通》,商周,2006
V. S. Ramachandran & S. Blakeslee著,朱迺欣譯,《尋找腦中幻影》,遠流,2002
M. Iacoboni著,洪蘭譯,《天生愛學樣:發現鏡像神經元》,遠流,2009
E. Goldberg著,洪蘭譯,《大腦總指揮:一位神經科學家的大腦之旅》,遠流,2001
R. Dunbar著,洪莉譯,《哈拉與抓虱的語言:從動物相互梳理、人類閒聊解讀語言演化》,遠流,2002
R. Dawkins著,趙淑妙譯,《自私的基因》,天下文化,1995
徐頌仁,《音樂演奏的實際探討》,全音樂譜,2001
蔡振家,《音樂認知心理學》,臺大出版中心,2013
蔡振家,《另類閱聽——表演藝術中的大腦疾病與音聲異常》,臺大出版中心,2011
D. J. Levitin著,《迷戀音樂的腦》,大家,2013
D. J. Linden著,張美惠譯,《愉悅的祕密》,時報,2011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10% 
課堂上由老師提問,抽點同學回答。缺席一次扣總分三分。 
2. 
小考 
20% 
總共兩次,會事先公布題庫(各約20題)。 
3. 
討論板 
15% 
ceiba討論板中的貼文數量與品質。 
4. 
期中考 
20% 
範圍為01-08週的上課內容,考試採取open-book方式。 
5. 
期末考 
15% 
範圍為10-17週的上課內容,非採取open-book方式,會事先公布題庫。 
6. 
期末報告 
20% 
口頭報告前一分鐘應繳交紙本書面報告。此項評分將參考組員互評之分數,組員互評視同作業,未在2014/01/10前上網填寫者,扣總分二分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013/09/10  課程簡介 & 跨科際學者的自白 
第2週
2013/09/17  認知神經科學簡介 
第3週
2013/09/24  音樂的基本元素
 
第4週
2013/10/01  音樂與癲癇
 
第5週
2013/10/08  小考、腦蟲與音感 
第6週
2013/10/15  音樂與情緒 
第7週
2013/10/22  舞曲與社會鍵結 
第8週
2013/10/29  音樂奇才 
第9週
2013/11/05  期中考 
第10週
2013/11/12  音樂與醫療(特別來賓:施以諾博士) 
第11週
2013/11/19  動物的聲音溝通(上):杜鵑啼血猿哀鳴 
第12週
2013/11/26  動物的聲音溝通(下):大翅鯨之歌 
第13週
2013/12/03  小考、音樂的演化與保育 
第14週
2013/12/10  音樂與語言 
第15週
2013/12/17  分組報告:第01-05組 
第16週
2013/12/24  分組報告:第06-10組 
第17週
2013/12/31  分組報告:第11-15組 
第18週
2013/01/07  期末考